5G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運用計算機視覺及數據處理核心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依托作為運營商獨特的頻率資源、傳輸通道和本地服務網絡,形成5G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方案,并結合同方及凌訊的智慧農業政務管理、智慧農業生產監管、智慧農業大數據、農業指揮調度系統,形成智慧農業綜合解決方案,快速拉動新興農業的發展。
▼ 案例 ▼
5G高標準農田—尉氏縣張氏鎮智慧農業信息化示范工程項目
依托無線基站網絡+融媒體共性技術,建設規模1萬畝。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3S等技術應用于農業高標準農田場景上,讓農業更加具有智慧。同時也形成以農業植保、環境災害預警、農業可視化、智能灌溉、專家智慧服務、農產品溯源為一體的智慧農業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匯眾同方智慧農場
位于荷橋村,屬于簡陽市智慧農業項目一期,總投資約3000萬元,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 1600畝,已栽種優質柑桔1000余畝,農場圍繞特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智慧化、規?;?、產品質量安全化和農村人居環境生態化“五化融合”建設。
同方松下人工光植物工廠
同方智慧植物工廠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 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來,是農業種植工業化的產物,也是21世紀農產品種植發展的方向。由于智慧植物工廠充分運用了現代工業、生物科技、營養液栽培和信息技術等手段,技術高度密集,多年來一直被國際上公認為設施農業的最高級發展階段,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高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方向之一。
南樂縣面源污染監測預警建設項目
建設地點位于南樂縣,在全縣12個鄉鎮共布設45個水土環境監測點位、400個土壤樣品采集點,其中以馬頰河濕地為中心、河流沿岸及支溝入河口的種植區、生活聚集區作為重點監測對象,布設30個水、土環境監測點位。整合全縣14個空氣環境監測站、馬頰河、衛河、徒駭河三條河流7個水質環境監測站及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78個監測點位等監測數據,在線監測與人工檢測相結合,集成水土環境監測與信息化,結合時空地理信息云平臺與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手段,覆蓋全縣60萬畝耕地,構建全縣域信息化環境監測預警網絡,于2019年7月底竣工。工程主要技術由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實施單位為同方。
鄉村振興—天府惠農服務中心
簡陽市委市政府實施的智慧農業項目,總投資4.5億元, 第一期項目已完成投資1.1億元,由簡陽市匯眾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同方傾力打造。